《简短心理治疗:临床应用的指引与艺术》(曼塔许.戴文、布瑞特.史丁巴格、 罗杰.格)

  《简短心理治疗:临床应用的指引与艺术》集结全美十八位简短心理治疗教学与训练的顶尖专家,导引读者如何进行简短心理治疗将治疗精简,使治疗不但是一门助人的科学,更成为一种艺术。
 
 
  一、本书简介:
 
  《简短心理治疗:临床应用的指引与艺术》集结全美十八位简短心理治疗教学与训练的顶尖专家,导引读者如何进行简短心理治疗将治疗精简,使治疗不但是一门助人的科学,更成为一种艺术。不同于坊间一般着重理论流派的教科书,本书以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运用各式各样的原则和技术,是一本能在诊间立即派上用场的实用手册!
 
  全书共分三部,第一部针对认知、行为、焦点解决、人际、时限性动力及伴侣等六大取向的简短心理治疗模式,提供实作资讯;在第二部,则深入探讨简短心理治疗在应用层面上的相关议题,诸如成功心理治疗的共通因素与基本原则、如何在多元文化脉?下进行简短心理治疗,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合併使用等。第三部总结,为简短心理治疗的胜任能力归结出三个最切要的共通技术套件。
 
  本书的目的亦不只在于匯集治疗方法,而是透过书中最好的治疗师、治疗和教学者作为模范,来体现一套足以丰富病人和治疗师自己生命的领会方法。
 
  二、本书目录:
 
       第一章 序论
 
  第二章 认知治疗—理论与实务简介
 
  第三章 简短行为治疗
 
  三、精彩内容:
 
  认知治疗的原则
 
  认知治疗的整体目标,是藉由解决问题和减少症状来帮助病人缓解病情。透过合作与实证的方式,我们教导病人检视自己被扭曲的核心认知,进而清楚地正视现实。接下来是关于认知治疗基本原则的概述。
 
  认知治疗的初步评估,应该包括相关病情的认知架构分析,并针对病人及其问题个别进行认知概念化。准确的概念化可以帮助治疗师从病人所提供的庞杂资料里,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不良的认知与行为。这让治疗师可以挑出关键的想法、信念与行为,作为治疗的改变目标。前面提及的认知模式概念,这时被用来协助理解病人的特殊问题。茱蒂丝•贝克提出分析架构在不同阶段的重点:首先要呈现病人当下的想法、情绪反应,以及问题行为;接着要找出诱发因子,也就是造成发病的特殊压力或事件;第三步是呈现病人的发展框架,也就是了解其早期经验如何导致核心信念、潜在假设与补偿行为,这对于人格疾患的病人特别重要。
 
  图2-2描绘出治疗师如何组织病人所提供的数据,完成其认知概念化的图示(cognitive conceptualization diagram)。以个案A女士为例,图的下半部说明A女士的基本认知模式:在一些特定的处境中,病人的自动化思考会影响其情绪、行为与生理反应;而图的上半部则呈现A女士的早期经验,如何影响着她对自我的概念,并导致其条件假设与补偿策略的形成。
 
  从第一次与病人接触开始,治疗师就应进行资料搜集。一旦察觉病人在思考、信念及反应上有其固定类型,治疗师便能开始填写认知概念化的图表;若是有部分尚未求证的假设,就暂时在字段上标示问号。除非他们的确有困难,治疗师应该相信,大多数病人有能力讨论医师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。当治疗师指出A女士也许相信必须取悦别人才能获得协助时,她认同这样的假设。而当治疗师提出错误的假设,认为A女士对自己的期待是不合理的完美主义时,她随即以相关证据与其他观点,有效地反驳了这样的说法。
 
  认知治疗需要稳固的治疗同盟关系,同理、关心和尊重等人际因素,不只对于各类型咨商很重要,也是认知治疗所必须具备的要件。认知治疗很注重治疗原理的说明,也希望能促发病人的回馈并给予响应,这不仅可以强化治疗同盟,也能让治疗流程更有效地进行。治疗师应该努力创造协同关系,和病人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一起决定讨论议题、回家作业、治疗频率等事项。
 
  当治疗师和病人采用协同实证疗法(collaborative empircism),一起探讨思考与信念真实与否时,也是一种合作模式。治疗师无法一开始就知道病人所说到底是全对、全错,还是对错都有,因此双方共同检验证据,或是设计在治疗室外操作的“实验”,来测试该想法是否真确。A女士检视证据之后,察觉“我什么事都做不好”的想法显然是错的;而在她真的向老板求证之后(先与治疗师进行过角色扮演),也发现“老板不肯让我休息”的想法并不正确。
 
  认知治疗是带有教育性质的治疗方式,治疗师的预定目标,是去教会病人成为他们自己的治疗师,治疗师评估病人的自动化思考,将相关技巧教给他们,并利用家庭作业来进行练习,最后整合所学的技巧,以便能更直觉地发挥作用。研究发现,认知治疗可以降低精神症状复发的频率与严重度。复发机会的下降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原因,包括病人的核心信念被修正(所以他们变得比较不容易因压力而启动负面基模),以及发展出认知与行为技巧来面对压力以及症状复发的早期讯号。
 
  认知治疗具有教育性且注重技巧传授,同时也是有时限性的。像焦虑症与忧郁症等第一轴疾患,一般在六至十二次的认知治疗后会有疗效,治疗通常安排每周一次(除非病情严重),当病人可以自己运用技巧来减轻症状时,就将治疗间隔拉长为每两周、三周,甚至四周一次。较长的疗程(六个月到一年或者更久)经常是为了处理第二轴疾患、有合并症,或者是慢性化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。
 
  认知治疗也是采取目标导向的,一开始,治疗师就要协助病人以行为取向设定出治疗目标(例如:“妳想要在治疗结束时有什么样的改变?你希望自己做什么?”)。治疗师应该让病人了解治疗计划和常用策略,如此他们才能较为清楚如何去达到设定的目标。其实,当治疗师开始与病人讨论他们的主要难题时,治疗就开始了。
 
上一篇:《图式治疗实践指南》(杰弗里·E·杨等)
下一篇:《精神分析治愈之道》(海因茨·科胡特)
隐藏边栏